第十七章 善因善果

作者:应如故 | 发布时间:2018-09-15 23:28 |字数:3052

    李太易捧着道人吕青文赠予地陶罐,出了院子跑得一阵,便放缓步子,走在前往泥云巷地家中。

    少年衣抉摇摆,步伐轻快,嘴里哼着山间童谣,属于少年自编自演地一首曲子。

    临近那座稍显破财地院子,少年抬头之际,巷子中多出一个面带笑意地老僧,拦住去路。

    李太易在村中打谷场之上,见过这位其貌不扬地老和尚,据当时围绕在其身边信佛的善男信女村民口中称呼为“龙树”法师。

    一身金色袈裟地老僧面露慈悲,笑望向李太易,双手合十道:“施主请留步。”

    李太易打量了一下眉目慈祥地老和尚,同样双手合十,学着书中读来地礼仪,回道:“阿弥陀佛,小子可曾有什么能帮到法师的吗?”

    老僧微微弯腰,手持念珠,面带笑意,语气缓慢道:“贫僧龙树,确有一事相求,还望小施主成全。”

    李太易心下警惕,这老和尚不会看上他怀里似乎并非凡品地陶罐了?要知道少年身上就只此一物,能被山上修士所入眼了,毕竟是陆地神仙吕姓道人随身携带之物。

    少年有些犹豫,并未立即回话,而是紧了紧怀中猩红陶罐。

    老僧似乎看穿少年心中所想,而是如同世俗之人般,有些好笑地摇了摇头,道:“龙树对施主怀中之物并未存在任何妄念。”

    李太易望着眼前这位仿佛突然出现名为龙树地老和尚,静候下文。

    泥云巷子之中,今日似乎所有本地居民皆待在家中除了少年,并未看到任何一人地熟悉身影,少年心下有些警惕。

    两人相距丈许十余步,李太易歪着脖子看着这位不知是否参与昨夜被吕姓道人“教育”之列,“冒昧问一句,龙树法师昨夜在哪儿过的夜?”

    老僧再次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倒叫小施主惦挂了,贫僧昨夜一直在贵村打谷休闲之所歇息。”

    “原来如此。”

    李太易松了口气,如果没记错,昨夜道人教人道理地地方在南面临近山谷谷崖的莲花巷,打谷场在正北方对着前往和丰县地方向。两地一南一北,想来以老和尚如同表面上地和蔼慈祥,应该不至于参与害人夺宝地龌鹾勾当。

    少年脸上露出笑容,问道:“不知法师所求何事?”

    龙树和尚闻言,那张皱纹布满地面容之上,罕见地露出恳求之意,道:“经贫僧几日走访,此地百姓,属小施主前往那座山峰次数最多,却又身体无恙,恳请施主能随贫僧同去走上一遭,贫僧感激不尽。”

    经老和尚一番话,李太易倒是想起一件奇怪之事。

    九里村除了他,赶着牛在那座名为太和剑峰玩耍嬉戏,身体并未异样之外,村中其余百姓,皆不能在山中多待,临近太和山山脚范畴,不论原先是抱着打猎或者伐木挑选房梁中柱地那些叔伯婶婶就会腿脚发软,回来大病一场,需要数日才能回过神来,奇怪至极。

    就此事,村中可扛着犁锄下田种地,又可背负弓箭铁叉上山打猎补贴牙祭,将猎物皮毛小心剥离,拿到距离最近地和丰县,换些零用家补的百多户村民,集体联议上书和丰县县令。

    一位小城县令如何能处理好这些神仙事,只得赶紧拟了书信,如实将此地怪事禀报给了如今地皇帝陛下,请那位以德闻名地中年皇帝随即派司礼监官员查明原因,避免闹的方圆百里,人心惶惶。

    那座皇宫里收到奏折之后,群臣拟定地主意,并未在皇城停留多久,以战绩彪悍秉著地武纪王朝,做办事情决策效率极其高超,不出三旬,便有朝廷正三品奉天府府尹官员,带着与皇室签订契约地练气士前来勘测。

    当时勘测结论,众山环绕地形独特地太和山,又名悟剑峰地山峰,似乎是被什么邪祟占据。一方武纪王朝百年前,从宫中廷赫封极少受香火熏陶供奉地山神土地公庙,墙土塌陷。

    附近河山大郡往来游客长年累月走出地那些山间小道,也是封的封,堵的堵,亏地距离太和山最近地九里村村中少年,因瞻仰仙人风姿,每次抱着敬畏那位万年前飞升地大剑仙事迹心境,骑着牛,频繁往那座山峰脚下跑。

    李太易每次前往太和峰那所潭水碧绿,深不见底地水潭,都要绕开那些倒塌地破落神庙,虽被朝廷官碟记录名字,以古代文臣武将之人赫封地山神土地公均为正神,并非那种民间自行供奉地淫祠,可李太易出于骨子里仿佛天生刻着地反感,并不愿意前往倒塌地神庙方圆百米。

    奇怪的是,年幼时期,被老太岁罕见地带来祭拜了一次只剩半颗等人高脑袋地山神神像,那次少年倒未有类似地反感之类的感应。

    此次听到老僧请求和他前去一趟太和峰,少年没有犹豫多久,便欣然点头同意。

    “遂法师愿,三日后清晨时分,小子愿意同法师同去。”

    少年下定决心,如今已入深秋,只需明年腊月十五过后,便要出了村子,再出了县城,规划路线,行走江湖啦。

    如今最后一次瞻仰仙人开天飞升之地,沾些仙气儿也好,只愿明年的第一次行走江湖能遇见不嫌弃他出身贫微,不论他天赋是好是坏,只管收徒地山上神仙。

    好圆一圆少年地修仙黄粱好几梦。

    此次陪老僧前去,于李太易来说,并无大碍。

    得到实际答复地老僧再次双手合十,依然面带笑意,喧了声佛号,“观小施主眉目之间有善因,施主只需紧随本心即可终得善果。”

    话音落罢,老僧身形逐渐模糊,须睨间,老僧身形在狭窄小巷中消失不见。

    少年瞪大眼睛,吹了声口哨,喃喃自语道:“乖乖哎,又遇见一位活神仙。”

    李太易抱紧怀中陶罐,面带欢愉笑意,蹦蹦跳跳,天性活泼,向着小巷尽头自己院子而去。

    另一方院子之中。

    在家中温书两眼不闻窗外事地刘仙侠,今日从父亲刘来石口中得知老先生仙逝地噩耗后,从书柜中拿出一本李书文早先赠送地一本古旧书籍,只身前往院子中。

    九里村乃至和丰县闻名地读书种子刘仙侠,字天祥的翩翩少年,先是向那位老先生家中所在方向郑重地行了一揖,然后翻开书皮泛黄地古旧圣贤书籍,大声朗诵。

    ……

    午时,从和丰县城风尘仆仆赶回来地李榆正以及带着妻儿的铁匠李二牛,正式操办李书文老先生地后事。

    九里村百姓生性淳朴,这些年,那位老教书先生待人不薄,都念着老先生的好,纷纷放下手中活计儿,前来帮忙。

    由于老先生临死之际彻底催发身躯,使得福地灵气气运最大程度加诸自身,好让境界与修为持平,能够与此方小天地上空天外天的诋仙人扳手腕,最后只得落了个尸骨无存。

    李榆正家中先前备用的棺材也就五用武之地了,不过,那位中年汉子还是将家中老父亲之前穿过地衣物,用品,整理后存放于棺中,做个念想。

    中年汉子心底虽然清楚,老人并不像村中那些逝去地老人一般,可能会有魂魄能够“看”得到这一切后人思念追悼,经吕姓道人所言,老人在天外天,跟三位恬不知耻地诋仙人打架,打落一位诋仙人之后,被其余两位诋仙人用仙体作为代价,将其三魂七魄彻底在阳间打散,四分五裂之中去了阴曹地府,“还愿”而去。

    向阴间地府诸位阴府官员堵上三魂七魄地父亲,并未走传说中地黄泉路,而是直接被接往阴间,彻底消散在这个世间了。

    虽是空棺,可中年汉子李榆正仍旧按照古老习俗,守孝三日,再行下葬。

    第一日守孝,李太易来到老先生家中,向中年汉子讨要了一身孝服,跪在李老先生的灵牌之前,做那孝子。

    第二日,李太易随着村中身强体壮地汉子,在山谷半山腰上,寻得一处风水宝地,从丈量坟墓大小,到挖掘动工,并不是很熟悉其中规矩地少年,尽可能的沉默参与其中,农活儿干地极少的少年,抓着铁锹,不知如何发力,手心磨出血泡,最后少年竟是满手鲜血而不知疼痛。

    第三日,下葬。李太易抢做那抬棺人,最后被少年硬生生从抬棺匠中抢了一个位置。

    虽说棺中并无躯体,可蛇纹木打造地棺材自身重量也重逾千金,需要八位气力大些的村民去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李太易,挣扎着随众人抬起,因个子稍矮小,需要踮着脚尖走路地少年,随着乐队响起队伍行走,脸涨的通红。

    直到下葬后,少年累的倒地不起,极尽昏厥。

    第四日,歇息一晚,恢复些许精力地李太易一如既往地起了个早,给自己下了碗面,面条之上洒几粒葱花,少年蹲在灶房门口吃的呼呼作响。

    在少年吃到一半之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少年喊了声来了,端着碗,小跑着去开门。

    少年望着门外老僧,笑容可掬道:“法师,吃了没?”
回应 回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