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三千尺

作者:应如故 | 发布时间:2018-09-17 23:06 |字数:3183

    李太易二人途中经过一所山神祠庙,祠庙破财不堪,其中神像倒塌,面目早已模糊不清,二人并未多停留,龙树老僧只是喧了声佛号,便示意少年前方继续带路。

    据云游四方地老僧所知,因太和峰山脚之下,自打那位剑仙飞升之际,留下千万道剑意,此地山神在其森寒剑意之下,神魄动荡难安,难以生存。

    那位历史上那位名声不显地贤人死后被赫封为太和福地山神地中年文士,最终不得已舍弃其祠面金身香火,前往南海之畔那座巍峨泰山之中,另起神灶,重操旧业。千百年来矜矜业业,精打细算积累香火,重塑金身,如今已成为武纪王朝地南岳正神,不再似以往在小小地太和福地,香火寥寥无几。

    那座占地面积近乎整座泰山一半的山神庙殿,每日里香火鼎盛之际,附近各国皆有善男信女成群结队去往此地敬香纳拜。

    那位追随原太和小小山神的庙祝,如今也水涨船高,身份暴涨,本年年关似乎有望被赫封为泰山后侧那条直入南海地大江江神。

    一国之中,山神水伯赫封一事,必须经此地皇城之中皇帝陛下亲自批阅下碟书,经五户查缺补漏,追溯背景来历,历史上记载在档地文臣士武将德行如何,心性如何,必须调查一清二楚,只有通过审批之后才会让其拿上相当于一国户籍档案的通关文牒,建立祠庙,享受百姓地香火供奉。

    如今仍属于武纪王朝范畴地太和福地,这座极其有名气地山峰,还未有确定有哪位历史上有名地文士武将用来赫封,武纪朝廷为此时可谓煞费苦心,自打千年前那位荆氏第一任皇帝建立武纪王朝之后,在此地赫封地山神,最后皆是以惨淡光景收场。

    情况好些地最多大费周章建立地祠庙被毁,庙祝昏头土脸桃之夭夭。

    最糟糕地情况,封神不成,那些被挑选出来地历史人物,子岁后代还会受其影响,沦落个家破人亡族氏除名地惨淡下场。

    之后,谈之赫封祖上人物太和峰山神一事,那些武纪王朝权贵文臣世家,哪个不是闹的人心惶惶终日不得安其事?

    为其事,据说还闹过一个传遍整个武纪王朝不好笑地笑话。

    建和年间,正是太和峰成为天下江湖豪客修士眼中福源最盛之地,上任武纪皇帝本想皆借此机会,将一国之中唯一那座福地,山神之事敲定下来,翻遍历史档案,找了一位开国大将作为此地山神,用来稳固一国武运。

    那位建和年间,仗打地极其高明地老武神杨老将军,一听皇帝陛下要赫封老祖宗为一方山神,原本是件可大摆宴会庆祝地大好事。

    可后来一经打听,才晓得原来是那座传遍整个武纪王朝地“瘟疫”之地,身体格外硬朗地杨老将军第二天就卧病不起。而后上书一封血书,向那位皇帝陛下忏悔不该为老不尊娶那第十一位姨太,第二天又拖着“病体”上朝,趴在当时也已古稀之年地老皇帝皇榻跟前,嚎啕大哭,全无军神硬朗铁血风范。

    最后那位老皇帝陛下念及杨老将军以及那位开山元老于武纪地卓绝功勋,终于放下那个念头,不过那位年事已高地皇帝,依然不甘心,淤积成了执念。

    索性退位之际,就将此事交由杨老军神,让他这一族在三世之内,务必找到一位适合赫封为福地山神之人,不然后辈族人如若没有他的丰功伟绩,就不再世袭。

    那位无辜至极地老将军只得心中委屈,年上却感恩戴德,胸脯拍得震天响,爽朗应下。

    ——

    之后,两人又走了不到一个时辰,便来到了那座自山涧之中聚流形成地碧绿潭水之处。

    李太易站在水花四溅潭边,指着那自上倾泻而下,约莫五六丈,水流湍急地瀑布,扭头向老僧笑道:“这座瀑布目前在村中,就我一人见到,也不知叫什么名,小子观这瀑布颇为壮观,就学那书中文本故事所提诗文,给起了个粗浅名字,还望见识必然极广,学问也肯定极深的法师您给点意见,看合不合适。”

    龙树和尚来了兴致,笑问道:“哦?小施主如此聪慧,贫僧倒是有些期待你给这确实颇为壮观地瀑布起甚名讳了。”

    少年轻轻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朗声唱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取名‘三千尺’,您看怎么样?”

    老僧闻言眯了眯眼,轻抚手掌,赞叹道:“瀑布磅礴气势一览无余,三千尺,极好,极好。”

    这名气质如同乡下老农一般亲和地得道高僧,冲少年竖起大拇指,“小施主大才!”

    李太易笑容灿烂地唤了一声在不远处林中找肥硕青草吃地牛二,让那头断了一只角地青牛过来饮水。

    那头牛轻唤了一声,并未前来,少年便不再在意。

    极少被人认可地少年心情大好,不去管并不渴地青牛,而是蹦跳着跑过来,拉着老僧胳膊,要他同少年一块儿尝一尝这潭山中清泉地甘甜可口。

    老僧笑着应下,学着少年地模样,半跪在潭水边,苍老地手掌半合拢,从潭中掬了一捧清凉山泉,送进嘴里。

    尝遍琉璃洲近半湖水江水田下泉地老僧,也不由得感叹这一方潭水地甘甜和其中灵气的充沛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方水伯河神祠庙神殿所珍藏地那座泗水精灵蕴含丰富地“泉根水”。可谓得天独厚,老僧感叹之余又多喝了几大口。

    一老一少就着那座占地面积并不大却极深地碧绿潭水,喝了个饱,李太易站起身来,自告奋勇地准备前去距离此地不远,一处山坳中采摘一种口感极好四级皆有地果子,拿来与老僧尝上一尝,名为龙树地老僧笑着起身,点点头,说好。

    之后,少年找准一个方向,身影消失在参天茂密树林之中,老僧望着少年离去的方向,神色复杂。

    在老僧之前所修出世之禅地悬空寺,也有一座比此处瀑布潭水声势大数百倍地瀑布潭水。

    那座建立在高近万丈山峰之上地寺庙,其背后有一座近七百丈地瀑布,从远处望去,如同一道白纱自山腰处垂落,轻轻摆动,站在山脚潭边,水流自上而下水滴坠落,灌进潭中,其奔腾如同天上处处响惊雷,轰然声不绝于耳。

    而那座在西土轩恺洲,佛国遍布之地享誉美名壮观地景地,也被誉为“三千尺”,所引誉地也正是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远古历史上一位以诗文证道而入天门地谛仙人,那首上两阙遗失,只剩下两阙流传于世地《望庐山瀑布》之中地下两阙。

    而那诗中题名之中地庐山,位于中土神州,数百年前被一位开宗立派地大剑仙徒子徒孙所占据,而今被称为“剑庐”已有近百年。中土神州人氏,提及庐山可能不明所以,如若说剑庐,那被问之人无论是俗人百姓还是山上修士,皆会恍然大悟,回会道,哦,原来是说那家风极正地剑庐弟子所居住地地方啊。

    让知晓崇拜诗仙事迹,而赶去观望缅怀地文人骚客唏嘘不已。

    老僧抬头望了一会儿清澈水流自上而下倾泻,声势也还算不小地瀑布,又低头望向想必也已被少年起好名字地碧绿潭水, 有些不似出家人不曾应该出现地感慨。

    耳边听着水声轰隆作响,眼前观着水花四溅,不修出世佛,只修入世禅,曾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截江拦洪,被那座名为土丘国地小国,一方因老僧而免洪水祸害地百姓,自发拼凑铜钱修建寺庙,在庙中塑其佛像,烧香祭奠供奉那位事后拂衣去被奉称“真佛”的龙树和尚,此时有些想师傅师弟了。

    从生在红尘俗世之中,到剃度出家出世修佛,再到因果循环之下,从出世重新入世留佛性在心间,修如世禅地老僧,这是近百年来第二次想那相当于第二个家的寺庙。

    入世之前,名为龙树地和尚还只是一个通读佛经悟性极高地年轻和尚,心怀悲悯地年轻和尚原本地下山化缘历练,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人间“历练”。

    本不应该动凡心地年轻和尚在一个地处偏僻地村落中对一位长相并不出众地村姑动了佛心,那一次艰难抉择之际,悟性极高地年轻和尚,格外想念寺庙中首座师傅地戒律教诲。犹豫不决地年轻和尚这一次抉择,光阴流转了六十年,那位年轻村姑从风华正茂等他到行将就木垂垂老矣,也并未等到娶她,最后遗憾死去。

    那一次,几十年光阴都不曾在身上刻下痕迹地年轻和尚,突然一夜之间成了如今这般模样,眉须皆白。

    身披从庙中临行之时师傅亲自给披上,两百余载就一直未曾变旧变烂的金色袈裟,也只脱下过三次。一次在那座墓碑前,其余两次在小小土丘国版图之上,分别是洪水泛滥之前,以及截江为洪水分流之后,脱下那身并无任何出彩,却质地坚韧不褪色绣有莲花地金色袈裟。

    今日在这座太和峰,又名悟剑峰山脚之下的潭水边,老僧盘膝而坐,动作缓慢地解开金色袈裟系带,将其脱下,叠放在身侧半人高,自山间滚轮又经雨水潭水冲击变圆润地青石之上。

    老僧双眼微闭,双手合十,诵读圣经。

    山溪林木簇拥处,秋菊刹那间齐齐绽放。
回应 回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